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 守文脉铸乡村之魂 亮特色强振兴之基
守文脉铸乡村之魂 亮特色强振兴之基
来源:[db:来源] 发布时间 2018-09-26 18:25 编辑:系统采集

著名作家杨应彬位于大埔县百侯镇的故居。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广东文化深调研”系列报道之五

  9月23日,我国迎来了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节日背后饱含着对乡村振兴沉甸甸的期许: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没有乡村文化的高度自信,就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在广阔的乡村地区,岭南文脉树大根深。无论是客家古镇的打造、香业小镇的建设还是仓东古村的复活,乡村文化都是最持续的精神动力来源。村民们正以高度文化自信,登上广东新农村建设的舞台,演绎乡村振兴的华彩乐章。

  本期“广东文化深调研”广泛走访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各地乡村,从文化传承、产业振兴、乡风建设等不同维度,梳理南粤大地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案例,从中寻找乡村振兴“铸魂工程”的启示。

  遗产保育??

  活化古村落

  留住乡村“根和魂”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如果将文化振兴比作乡村振兴战略的“铸魂工程”,那些深藏在古村落里的传统文化遗产,正是乡村“根和魂”的所在。

  梅州大埔县百侯镇流传着“同堂七魁”“同榜三进士”“一腹三翰林”等佳话。明清两代,这里曾诞生翰林5人、进士24人、文武举人134人,“秀才家家有,进士到处走”美誉不胫而走。“百侯镇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多达120座,也是目前国内官厅式古民居最多的地方。”大埔县百侯镇党委书记邓越林自豪地说。

  2010年,百侯镇成为梅州首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古镇留下辉煌的历史。在现今经济新常态下,百侯“耕读传家”的文化遗产如何续写新篇?邓越林为记者绘声绘色地描摹一幅“文化强镇”和“旅游活镇”的发展蓝图:

  为了充分彰显客家古韵,百侯镇一批古建筑实施“旧貌换新颜”:主祀杨氏先祖的南麓公祠翻新为“百侯翰林文化展览馆”,“一腹三翰林”的太史第修缮布展为“百侯农耕文化展览馆”……一座座会“说话”的文物,诠释着百侯的人文华彩。另外,百侯镇还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投资近8000万元,打造集古镇观光、历史探寻、文化休闲、科教娱乐、民俗体验于一体的客家古镇文化旅游区,并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无独有偶。今年4月,潮州市政府出台《潮州市城乡居民住宅建设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建筑设计应体现村居地域特色,并提供了多种秉承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和潮州文化特色的建筑物立面图,供村民选择。如今,潮安区归湖镇狮峰村内,白墙黑瓦的潮派建筑鳞次栉比。越来越多既让人记得住乡愁、又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新农村,正在潮州出现。

只为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站支持作者观点. 广告,发稿等业务 请联系 南方在线广告业务联系

南方在线网,在互联网上资讯信息观点属于来源作者所有 本网不对其真实 完整性负责 紧供参考。如有偏失错误处请联系我们处理.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网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南方在线”或“来源:南方在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推荐阅读
往日热点

南方在线 非新闻媒体 内容来源正规媒体 www.nfvnet.com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打击一切抵触国家法律不良信息
不良信息报警 网监 网上维权 网站备案 百度广告管家,精准广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