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 粤东海域仅存15头白海豚 专家建议重新规划保护区
粤东海域仅存15头白海豚 专家建议重新规划保护区
来源:[db:来源] 发布时间 2018-08-06 09:25 编辑:系统采集

科研人员拍摄到白海豚在活动。郑锐强 摄

  南方网讯 (全媒体记者/余丹)7月22日上午9时左右,汕头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科研团队在粤东妈屿岛海域附近开展日常出海调查。突然间,船上有人惊呼:看到妈祖鱼了!

  中华白海豚在闽粤一带被渔民尊称为妈祖鱼。一时间,船上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到50米开外的两头白海豚身上。

  这两头白海豚身体呈粉白色,带有些许斑点,其中一只海豚的背鳍还看得出曾经受过伤。根据这些标志性信息,研究所的郑锐强博士判断出这两头海豚分别是母豚“A0006”和“A0008”。意外的是,这两头中老年白海豚中间,夹着一头新生幼豚!

  这一发现令科研团队成员陷入极度的喜悦。三个月前,郑锐强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曾表示,当前粤东海域的中华白海豚数量仅有十几头,多年来未见新生个体,该种群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时隔3个月,在妈祖诞辰日之后,妈屿岛海域出现了小“妈祖鱼”。“这是粤东海域时隔8年再度发现白海豚幼豚。大家等待这一天太久了!”郑锐强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幕,并通知渔船不可再靠近,“有小豚,不近距离接触是我的原则”。

  根据汕头大学建立的不同白海豚个体照片识别数据库提供的信息,每只在粤东海域的白海豚都有自己的编号及名字,科研团队给幼豚取名“福星”。但看着海豚跳跃离去的背影,郑锐强不禁有些担忧:“福星”能够存活多久?

  科学模型推断

  上次发现的幼豚已夭折

  对于目前粤东白海豚这个极小种群而言,小白海豚的出现绝对是件大事

  郑锐强从2009年读博期间就开始研究中华白海豚,2017年博士后期间开始对粤东海域的小种群进行研究。这是他在这里发现的第二头幼豚。

  幼豚呈灰色,且背后有胎褶,郑锐强由此判断:这是一只出生少于一周的幼豚。“我们给这头小海豚起了个名字,叫福星(HOPE),用的是海洋三所的一个同事的名字,因为就是他在2010年的时候参与拍摄了同一头母豚带着一头幼豚。”

  “福星”的出现,为粤东海域白海豚的研究带来新气象,此前专家们曾一度判断相关海域的白海豚难以繁殖。

  郑锐强回忆起在这里发现第一头幼豚的情形。“那是在2010年,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与汕头大学进行第一次粤东海域中华白海豚种群调查的时候发现的。”郑锐强说,当时该幼豚也是由“A0008”带在身边,他们给幼豚取名KANE,编号J0001。

  “A0008”的背鳍上伤口明显,郑锐强在与渔民交流得知,这个伤口已经存在十几二十年,疑似被螺旋桨打断。此后在2010年、2012年、2013年,科研团队都发现“A0008”携带相同的一个幼年个体,但在2013年5月之后,编号为J0001的幼豚再也没有出现过。

只为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站支持作者观点. 广告,发稿等业务 请联系 南方在线广告业务联系

南方在线网,在互联网上资讯信息观点属于来源作者所有 本网不对其真实 完整性负责 紧供参考。如有偏失错误处请联系我们处理.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网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南方在线”或“来源:南方在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推荐阅读
往日热点

南方在线 非新闻媒体 内容来源正规媒体 www.nfvnet.com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打击一切抵触国家法律不良信息
不良信息报警 网监 网上维权 网站备案 百度广告管家,精准广告支持